淄博天气信息网

安阳殷墟景区简介、旅游攻略

目录:1.安阳殷墟景区旅游攻略2.安阳殷墟景区门票3.河南殷墟景区交通概况

安阳殷墟景区
美丽、好玩的安阳殷墟景区

1、安阳殷墟景区旅游攻略及景点简介:

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古称"北蒙",又称"殷虚","殷邑”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商邑",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自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的255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国商代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商灭亡后这里沦为废墟。 ????殷墟规模巨大,范围广阔。东起郭家湾,西至北辛庄,南起刘家庄,北至后营,东北至三家庄,长约6公里,宽约5公里,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殷墟的总体布局以小屯宫殿宗庙区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放射状分布,是一座开放形制的古代都城。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后冈遗址和众多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雄伟壮阔的宫殿宗庙建筑基址、等级森严的王陵大墓、星罗棋布的居住遗址、家族墓地,密布其间的手工业作坊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构成了殷墟独特的文化内涵,展现出这座殷商王都的宏大规模和王者气派。

【主要景点】

殷墟由三部分组成:
一、殷墟王陵遗址世界第二个古埃及
殷墟王陵遗址位于著名的洹水北岸,是商王朝的皇家陵地与祭祀场所、举世闻名的司母戊鼎出土地。王陵遗址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180亩。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在这里相继发现了13座王陵大亩(包括一座未完成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祭祀坑与车马坑,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被学术界公认为殷商时期的王陵所在,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M1001大墓:M1001大墓在王陵遗址西区东部,大墓内M1001位于王陵遗址西区东部,有4条墓道。墓室平面呈“亞”字形,南北长18.9米,东西宽21.3米,墓口至墓底深10.5米。4条墓道呈坡状,其东、西、南、北分别长14.3米、11米 、30.7米、19.5米。墓底由92块长2—4米的巨型柏木板铺底、四壁由巨型木板筑成,最大者长达6米。这些巨型木板皆涂朱,雕刻花纹,镶嵌兽牙,奢华考究。墓内外的殉人及人牲多达225人,是殷墟王陵大墓重殉人最多的一个。并出土了青铜礼器、玉石器、白陶及金叶等大量制作极为精美的随葬品。M1001是殷墟王陵遗址中时代较早的墓葬,有学者认为是商王武丁的陵墓。

M1004大墓:这是王陵遗址大墓出土器物最多的一座。特别是出土了牛方鼎、鹿方鼎,器型厚重,文饰精美,是殷墟出土青铜器的代表之一。第三,就是墓内殉人普遍,数量少则1人,多则达上百人。

墓室布局呈长方形,四条墓道。墓室口大底小,口至底深12.20米。墓口南北长17.90米,东西宽15.90米。四条墓道均呈坡形,东、西、南、北墓道分别长15.00米、13.80米、31.40米、14.10米。墓室内由长木条铺叠成“亞”字形木椁,椁室四壁涂漆,雕刻花纹,上有镶嵌。此墓曾多次被盗掘,但在墓室南部还保留了许多重要的随葬品。随葬品分四层安置,最底层是车饰、皮甲及盾等物,第二层是铜矛头360个,第三层放置铜盔100多个、铜戈370把,最上层为著名的牛方鼎、鹿方鼎和石磬、碧玉棒等。墓内殉人13个。M1004的时代处于殷墟早期与中期之间。

另外,在发掘这座大墓时,墓的上方发现了一座汉代墓,汉代墓的下方有一个盗洞,一直挖到M1004大墓的墓室。根据这一点,他们推测早在汉代以前,甚至春秋、西周时期这些大墓已经被盗。该墓在第一次清理发掘时,没发现什么珍贵文物,而且也是当时发掘的四座大墓(M1001、M1002、M1003)中略小的一座。在第二次对它清理发掘时,它却大放光彩。在南墓道口未被盗坑波及的一块夯土中,发现了两个大鼎,为牛方鼎和鹿方鼎。在墓的旁边,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大鼎的复制品。牛鼎四面为牛头,鹿鼎四面为鹿头,两件大鼎纹饰精美,器型厚重。梁思永看到两件大鼎后,感慨的说:“牛、鹿大鼎不但是中国考古史上第一大发现,也是中国时代最早的青铜大鼎第一次出土。”现在这两件大鼎保存在我国的宝岛——台湾。除了这两个大鼎以外,还发现了车饰、皮甲、盾牌以及大量的铜矛头、铜盔、铜戈等重要文物。因此,这座大墓是殷墟王陵考古史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同时为我们研究殷商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M1217大墓:其中在殷墟王陵大墓里,具有代表性的是M1217大墓。该墓有4条墓道,墓室平面呈“亚”字形,墓室南北长18.4米,东西宽18.1米,墓口到底深15.4米,东、西、南、北四条墓道分别长28.90米、25.00米、60.40米、41.55米。总面积达1,803平方米,是王陵遗址规模最大、墓道最长的大墓。第二,王陵大墓墓内随葬品丰富,种类繁多。

M1500大墓:根据考古发掘表明,殷墟王陵大墓埋在地表以下,有的深达10余米。墓室平面多呈现“亚”字形、“中”字形、“甲”字形等。这座大墓为M1500,墓室近方形,四条墓道。口小底大,南北口长18.45米,底长10.38米。四条墓道除南墓道为坡形外,其余三条皆有台阶,北墓道中段还有两个东西向的支道,也有台阶。南墓道长48.55米;东墓道长20.05米,23级台阶;西墓道长22.65米,28级台阶;北墓道长22.60米,31级台阶;北墓道的东支道长3米,11级台阶;西支道长3.38米,10级台阶。此墓曾多次被盗,但仍保留有许多遗物,出土有石俎、石夔龙、石牛、石虎和玉戈、玉饰、骨镞、铜矛头、铜镞、金叶、白陶、仪仗类木器等。殉人达114个。

M1567大墓:在王陵西区的8座大墓中,有1座未完工的大墓,它在考古发掘时的编号为M1567,居于这八座大墓的中部。这座大墓只挖开了墓室,墓内未发现殉葬用人牲。有学者推测,此墓应属于商王帝辛(即殷纣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墓未修建完成,帝辛自焚而亡。因此,他死后未埋入此墓。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推测,究竟是不是殷纣王之墓,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不仅这座大墓主人,其他大墓的主人也是解不开的谜团,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与探索。因为它们历史上多次被盗掘,只从劫后遗物上,很难判断大墓真正的主人,是令人遗憾的事情,也是王陵遗址的魅力所在。

M260大墓:M260位于殷墟王陵遗址东区,在1984年9月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闻名遐迩的司母戊大方鼎传说1939年就出土于这里。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重器,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9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鼎中最大最重的。M260墓呈“甲”字形,墓道在墓室南部,呈坡状,墓室为一长方形竖穴坑。墓室底有一腰坑,内有一人一大玉戈。在墓道填土内,有集中在一起的22个人头骨。在墓室西北角还发现了有8把木锹,式样与今天人们使用的并无不同。以前,曾经发现过商人掘土的痕迹。

武官村大墓:武官村大墓是新中国成立后,由我国考古工作者进行的第一次考古发掘的重大成果。1950年,由郭宝钧先生主持发掘。墓室为长方形,两条墓道。口大底小。墓口南北长14米、东西宽12米,墓口至底深7.20米。墓室底有腰坑,内埋1人1戈。椁室南北长6.30米,东西宽5.20米、高2.50米。椁底由30根原木铺成。椁室每壁由9根原木叠成,呈井字型,上覆椁盖。北墓道长15米,呈坡状,南墓道长15.60米,直达墓底,殉人79人。并出土铜鼎、簋、觚、爵、戈及玉器等随葬品。最著名的有虎纹石磬,长84厘米,厚2.5厘米,正面雕刻卧虎纹,纹饰刚劲圆熟,生气盎然,是目前殷墟出土乐器中最大的一件,也是中国古代乐器宝库中难得的珍品。

王陵西区的8座大墓,有人可能会发现,大墓的墓道是互通的。学者们发掘大墓时,发现有些墓道有叠压现象,这也按照一定的布局安排。墓已经全部被盗,残存随葬品极少,给分期断代研究带来了困难,根据墓道叠压关系,学者们可以明确判断出它们之间的建造顺序。

二、宫殿宗庙遗址

宫殿宗庙遗址又被称为殷墟宫殿区,这里发掘的53座建筑基址,是殷墟宫殿宗庙区的主体和殷王都全盘规划、布局结构的重心所在,被考古学者划分为甲、乙、丙三组基址。甲组建筑基址共发现15座,是宫殿宗庙区内建设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建筑,被认为是商王室的宫室、寝居之所。乙组建筑共发现21座,多数结构繁复,面积巨大,互相连属。这些建筑被认为是殷王室的宗庙建筑。丙组共发现17座,被认为是商王室的祭坛建筑。目前,在宫殿宗庙区已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80余座。这些建筑基址形制阔大、气势恢宏、布局严整,按照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依次排列,分布在以宫殿区为中心的范围内。

宫殿宗庙遗址管理处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5A旅游景区。占地面积22.12公顷,房屋占地面积1392.34平方米。现有《殷墟发掘史展厅》、《妇好墓圹展厅》、《YH127甲骨窑穴展厅》、《车马坑展厅》、《殷墟博物馆》等陈列展馆,复原展示了十余座有代表性的基址。
殷墟发掘简史展厅
1928年——1937年6月,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殷墟进行了15次大规模科学发掘。发掘总面积为46000余平方米,在殷墟范围内发掘出宫殿宗庙、王陵、手工作坊等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数以万计的甲骨片、青铜器、玉石器、陶器。确定了史书中记载的“殷墟”的具体位置。为研究殷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价值。这里主要展示殷墟几次重大的考古发现。

妇好墓-----中国最早的女将军墓

妇好享堂、母辛宗,即是妇好死后,国王武丁为祭祀妇好,在其墓圹上所修建的宗庙建筑,妇好──庙号“辛”。其墓上的享堂,卜辞称“母辛宗”。这座建筑就是对母辛宗遗迹的科学复原。

妇好墓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南北长50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墓室有殉人16人,并出土了1928件精美的随葬品,其中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并出土海贝6800枚。随葬品不仅数量巨大,种类丰富,而且造型新颖,工艺精湛,堪称国之瑰宝,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制造水平。根据该墓的地层关系及大部分青铜器上的“妇好”铭文,考古学者认定墓主人为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员墓葬。

YH127甲骨窖穴展厅——国最早的档案馆

殷墟宫殿宗庙区还分布着为数众多的甲骨窖穴。自19世纪末甲骨文发现以来,这里共出土甲骨约150000片,震惊了世界。最著名的有YH127甲骨窖穴、小屯南地甲骨窖穴、花园庄东地H3甲骨窖穴。

YH127甲骨窖穴发现于1936年,位于宫殿宗庙区中部偏西,共出土刻辞甲骨17000余片。这些甲骨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祭祀、田猎、农业、天文、军事等,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甲骨文和商代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

1936年在这里出土了一坑甲骨,编号为YH127,它,在1996年召开的国际图联大会上被专家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中国最早的档案库”。
距今3300年前的商朝社会,对于很多自然现象不能够解释,所以凡事依赖于鬼神,经常占卜,所用的材料是龟腹甲,他们在龟腹甲的背面凿上很多圆孔和长槽,把燃烧的木炭放到其中进行灼烧,龟片的正面会产生裂纹,商人根据裂纹的走向来判断吉凶,然后把结果刻上去,称这上面的文字就为甲骨文。

殷墟车马坑-----中国古代最早的车马实物和道路遗迹

华夏幅员广袤,畜力车是古代先民陆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殷代的车子,考古屡经发现,而且结构基本定型,离开它最初发明的时间应该有一个相当长的阶段了。古文献中说夏代就发明了车,但是至今未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含本苑展厅陈列的6座在内)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由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文明古国之一。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展出的6座殷代车马坑和道路遗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和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分别在安阳刘家庄北地、南地和孝民屯东地发掘的,商代道路遗迹是在滑翔学校南地发掘的。这几座车马坑,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较高学术研究和展示价值。每坑葬1车,其中5坑随车皆葬两马,4坑各葬1人。经鉴定,殉人中多为成年男性,另有1少年男性。研究证明,殷代的马车造型美观,结构牢固,车体轻巧,运转迅速,重心平衡,乘坐舒坦。殷代车马坑不仅展示了上古畜力车制的文明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奴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它是国人最形象的历史教科书。

殷墟博物馆

新建成的殷墟博物馆占地5000平方米,包括展厅、文物库房、研究室、报告厅等设施。开馆后将集中展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殷墟发掘出土的从未公开展览的600件文物。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将在殷墟博物馆首次与观众见面。届时这件国宝级贵重文物、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将揭开神秘的面纱走出尘封的历史走到普通观众面前。博物馆主要分为时间走廊、主题水院、大邑商等展览区。

三大基址:
乙七基址----中国最早的祭祀场所

殷人在营造宫室宗庙等建筑时,要举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借以除妖避邪,镇宅安居。乙七基址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殷代的宫殿和宗庙建筑一般要经过奠基、置础、安门、落成四个步骤。一、基址挖成后,在基址下面挖坑埋狗,重要的建筑兼埋儿童,这是奠基仪式;二、地基打好后,在准备放础时,要在基面上挖出若干个坑,埋入牛、羊、狗三牲。有时加用人牲。然后填土夯实,再放置础石,这是置础仪式;三、在安门时,在门槛前后左右挖方坑,分别埋置看门的侍卫1——3人,皆跪仆相向,手执铜戈、盾牌,防卫目的异常明显,这是安门仪式;四、最后宫殿落成,要举行隆重的落成仪式,这时的用牲种类多,规模大,有时要杀掉上百人,连同牲畜,车辆,整整齐齐埋在建筑物旁。由此看来,整个宫殿区虽然浩大宏伟,锦绣华丽,显示了殷王的威严。

乙八基址与乙七基址相邻,面向东,南北长85米,东西宽14.6米,发现柱础153个,西边柱础密布,是建筑物的主体部分,东边柱础相对稀疏,似为廊柱。据柱础的排列推测,该建筑当有三座门。基址规模宏大,推想其地面的建筑也定为不凡,这也反映出殷代已具有了很高的建筑水平。

乙二十仿殷大殿

乙二十仿殷大殿是在乙组基址上复原的其中一座,它东西长51米,由于东侧的20米地下尚未发掘,所以只复原了西侧的31米,是宫殿宗庙区主要建筑之一,该建筑以黄土、木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坐落于厚实高大的夯土台基上,房基置柱础,房架用木柱支撑,墙用夯土版筑,屋顶覆以茅草,正如《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的“茅茨土阶、四阿重屋”式的建筑风格,造型庄严肃穆、质朴典雅,具有浓郁的中国宫殿建筑特色。整座建筑规模巨大、左右对称,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均衡感、秩序感和审美意趣,集中体现了殷商时期的宫殿建设格局、建筑艺术、建筑方法、建筑技术,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的先进水平。

54号凹形遗址
54号基址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该基址濒临洹水西岸,整体呈凹字形,缺口向东。包括南、北、西三组基址,这些房基构成半封闭状的建筑群,面积达5000平方米,结构严谨,构思精巧,已具备了中国“四合院”的雏形。该基址也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宫殿宗庙区内发现的最重要的建筑基址。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犹如一座展示华夏历史瑰宝的艺术殿堂,它给人以古代文明的陶冶和启迪。
三、洹北商城遗址

洹北商城遗址位于殷墟保护区东北部,其西南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殷墟遗址,二者略有重叠。城址略呈方形,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2.15公里?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四周已确认有夯土夯筑的城墙基槽。

而洹北商城的宫殿区位于城址南北中轴线南段,显示出我国城市布局的早期特征,是城内核心部分。其南北长500米以上,东西宽远不止200米。宫殿区内现已发现大型夯土基址30余处。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基址为一号宫殿基址。

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基址
一号宫殿基址位于宫殿区东南,南北中轴线南段,东西长173米,南北宽约90米,面积达1.6万平方米,整体结构呈“回”字型,很像今天的“四合院”。方向与城的方向一致。

整个基址的建筑物部分由门塾(包括两个门道)、主殿、主殿两旁的廊庑、西配殿、门塾两旁的长廊组成。预计尚未发掘的基址东部还应有东配殿。廊庑和门塾位于宫殿南部。门塾居中,两侧是廊庑。两条宽约4米的门道穿过门塾,直达宫殿的庭院。庭院南北宽68米、东西长140余米,是商王召集大臣等人开大会的地方。门塾内外两侧现已发现20余处祭祀坑。

考证发现,这座宫殿建筑结构严谨,使用的建筑材料也十分讲究。比如精细的夯土,多种规格的土坯,精心加工的方形和圆形廊柱,以及用苇束为骨的抹泥屋顶等。还发现大量用草和泥混合制成的土坯,这种类似早期砖的建筑材料,在殷墟一带考古发掘中也是首次发现。

另外,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洹北商城遗址的年代略晚于郑州早商文化,早于传统意义上殷墟的晚商文化,因而这处商城很可能是商代中后期的一处都邑遗址。

【景区文物】

殷墟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冶铸业的巅峰
中国青铜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形成了以青铜礼器和兵器为主的青铜文明,达到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巅峰,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殷墟青铜礼器的大量出现,证明中国青铜文化已发展到了最高的阶段。以青铜礼器鼎、簋、觚、爵、斝,兵器戈、矛、钺、刀、镞,工具锛、凿、斧、锯、铲,乐器铙、铃、钲等为代表的殷墟青铜器,形制丰富多样,纹饰繁缛神秘。层层叠叠的线条把动物形象加以抽象变化,采用极精细的几何纹和深浅凸凹的浮雕,构成形形色色的图案,布局严谨,庄严凝重。其夸张而神秘的风格,蕴含着深厚粗犷的原始张力和艺术的魅力,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殷墟在青铜冶铸方面辉煌的成就使其成为世界古代青铜文明的中心之一。

代表作:司母戊大鼎 -------世界青铜器之最
殷墟王陵区出土的司母戊大鼎在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青铜礼器,高达133厘米, 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 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铜器鼎。原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殷墟博物苑为便于游人参观,将其仿制放大露天陈列在大殿前的广场上。此鼎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为“世界之最”。其铸法先进,青铜器配方之科学,令当今冶金专家为之叹服!铸造这样的重器,需要高度的技艺和组织劳动的经验。已有不少学者指出,这件巨大的青铜方鼎反映了商代奴隶制的发达和人民高度的创造能力。

古玉撷英

商人酷爱玉器。殷墟大量商墓中的墓主人以玉器为随葬品。特别是商代贵族死后,广泛使用玉器陪葬。

殷墟玉器的种类有璧、环、璜、玦、琮形器、圭、簋、盘、龙、凤、鸟、虎、象、熊、猴、鹿、马、牛、狗、兔、兽头等。

这里展出的玉器,仅仅是商代玉器中的一小部分,属不同社会阶层的用玉。这些玉器一方面展现了商代玉工精湛的琢玉工艺,更反映了商代贵族和平民的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文字魂

甲骨文是刻写于龟甲、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通常是殷人的占卜记录或记事。据统计,迄今殷墟已出土刻辞甲骨约15万片,记有5000余单字,卜辞10余万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等各方面。

殷墟甲骨文----中国汉字的鼻祖

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殷墟的历史价值

1899年甲骨文发现和1928年殷墟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发现的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奠定了殷墟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有文字可靠的古代都城地位。一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发掘的日益深入,殷墟的范围和内涵仍在不断地扩大。尤其是近年来,殷墟考古仍不断有惊世发现,1990年的郭家庄、1991年的花园庄东地甲骨窖穴、1999年的洹北商城、2001年的花园庄东地等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震惊中外学术界,从而更加证明殷墟的价值与潜力。根据目前殷墟发掘的情况和现有地域判断,殷墟范围内必然还有大量的文化遗存未被发现,这些遗存也必然会给人们以新的知识和宝藏,殷墟的范围还会随着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而得到扩展,而殷墟这一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必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保护。

相关信息:安阳殷墟景区天气安阳殷墟景区简介(http://m.zbinfos.com/anyangyinxujingqujianjie/)

2、安阳殷墟景区门票信息:

殷墟王陵遗址门票:21元/人,宫殿宗庙遗址门票:51元/人,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通票:61元/人。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旅游观光车往返免费。 导游费殷墟博物馆为50元,王陵遗址30元。 夏季8:00—18:30、冬季8:00—17:00

3、河南殷墟景区交通概况简介:

乘1路、15路公交车可到。